ff纷争2攻略

ff纷争2攻略

1、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2021·山东德州高一期末)“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周朝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民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礼乐制度得到恢复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解析“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说明分封制瓦解,周朝传统政治秩序遭到了破坏,故选项;材料不能说明民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排除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是对周朝传统礼乐制度的破坏,排除项;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是在秦朝(2021·广东汕头高一期末)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王子带作乱。

2、晋文公出兵护送襄王回王都。晋文公此举是为了()夺取天子地位。争当诸侯霸主维护分封秩序。增强王室实力。

3、解析晋文公护送出奔的周襄王,并把作乱的王子带杀掉,使得晋文公在政治上有了资本,以有功之臣的身份,对天下发号施令,晋文公此举是为了争当诸侯霸主,故选项;晋文公护送周襄王回到王都,可见并非意在夺取天子之位,排除项;维护分封秩序并不是晋文公的目的,排除项;诸侯争霸时期,晋文公此举是给自己增加政治资本,而非增强王室实力(2021·山东学业水平)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主要表现在周边各族()大量迁居黄河流域生产方式迅速封建化华夏认同不断发展采用汉族的典章制度。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华夏族发展壮大,民族认同不断发展。(2021·北京延庆高二期末)《史记·苏秦列传》记载:“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菑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贫富悬殊齐国都城的经济繁荣景象战国进入战乱动荡时期商鞅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

4、解析据材料可知齐国都城“临菑”经济繁荣,故选项;材料反映的是齐国都城经济繁荣,并无与其他地区作对比,无法得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贫富悬殊,排除项;材料反映的是齐国都城繁荣的景象,与战国时期战乱动荡无关,排除项;材料反映的是齐国,商鞅变法是在秦国(2021·海南高二期末)进入战国后,各诸侯国运用政权的力量,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制度改革,如李悝在魏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这些改革都()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遏制了新兴诸侯纷争增强了华夏观念的认同加速了周王室的衰亡。

5、解析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大多属于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顺应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趋势,故选项;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在诸侯中争夺霸主,排除项;华夏认同的观念主要体现在华夏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排除项;各诸侯的变法运动会加速奴隶制度的解体和崩溃,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创造条件,与周王室的盛衰无关(2021·北京学业水平)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实行宗法制②奖励军功③普遍推行县制。④重农抑商。

ff纷争2攻略

1、解析奖励军功、推行县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都属于商鞅变法的措施,故项正确;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①错误,排除、三项。(2021·北京东城高一期末)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和解释是历史学科的素养要求之一。

2、下列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解析“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④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这一说法是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对商鞅变法这一概念的历史解释(2021·广东普宁高一期末)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制度应随着时代变化有所改良。解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故选项;“克己复礼”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成分,体现了孔子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排除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仁”的思想在社会伦理秩序上的体现,排除项;发展变化的观点属于法家思想(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儒道互补”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框架。下列主张中,属于道家思想的是()“复礼”与“归仁”“无为”与“自然”“兼爱”与“尚同”“变法”与“专制”(2021·浙江衢州高一期末)在他看来,人天生具有的只是身体的欲望和能力,并不存在生而具有的善性,唯一的出路就是赋予礼义法度以强制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在重礼的同时,非常强调法的重要性。

4、材料中的“他”是()。解析荀子主张礼法并治,“他”是荀子,故选项;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排除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项;韩非强调变革(2021·河北省级联测高一测试)春秋时期,秦、齐等国大胆起用身份地位不高甚至是奴隶出身的人。

5、在思想领域,尚贤使能的观念也蓬勃发展起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周王室衰微的冲击。

  • 声明:本文由趣玩攻略网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352082832@qq.com